行業動態
中國位居世界遺產名錄第二 大都是古代建築
中央城市工作會(hui) 議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舉(ju) 行。會(hui) 議指出,要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環境、文化特色、建築風格等“基因”。完善新時期建築方針,提高建築標準和工程質量,高度重視做好建築節能。
建築就像一本打開的書(shu) ,從(cong) 中你能看到一座城市的抱負。如果說紅牆壁瓦的故宮展現了北京的大氣磅礴,那麽(me) 十裏洋場的風光則是上海灘發展的寫(xie) 照。截至去年,我國位居世界遺產(chan) 名錄第二,而這些世界遺產(chan) 則大都是古代建築。縱然曆經千年洗禮,這些建築仍記載著城市的曆史,見證著城市的輝煌,它們(men) 是城市真正的靈魂。
建築記載城市文化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競爭(zheng) 力,建築則是這座城市文化的載體(ti) ,二者宛如並蒂蓮,承載著城市形象和文明的傳(chuan) 遞。南京烏(wu) 衣巷狹小幽靜,最初僅(jin) 為(wei) 三國時孫權駐兵之地,隻是由於(yu) 東(dong) 吳軍(jun) 隊身著黑衣,故以“烏(wu) 衣”為(wei) 名。但是後來居住於(yu) 此的王導、謝安協助東(dong) 晉立國,王羲之、謝靈運脫穎而出,使得此地成為(wei) 文人***客千百年來競相憑吊、懷念昔日王謝風流的聖地。“舊時王謝堂前燕,飛入尋常百姓家。”烏(wu) 衣巷不但是南京建築的代表,更是兩(liang) 晉曆史的寫(xie) 照,這座小小的建築記載著城市的曆史文化。
建築蘊含城市發展之魂。當前,我國部分城市建築直接山寨國外經典設計,雖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,但脫離城市發展的靈魂,這些建築就難以融入城市整體(ti) 。反觀北京,故宮始建於(yu) 明,修繕於(yu) 清,昔日的設計依據《周禮》,形成“前朝後市,左祖右社”的宮殿風格,其中蘊含著兩(liang) 朝皇權的威嚴(yan) 氣派。如今,北京的設計別出心裁,國家大劇院居中而立,央視新大樓拔地而起,國家體(ti) 育場放飛夢想。這些充滿時代氣息與(yu) 發展期望的建築,是對北京騰飛夢想的最好詮釋,它們(men) 寄托著發展創新的戰略思考,其自身寓意蘊含著市民對城市發展的期許。
建築彰顯城市風向之魂。近年來,世界最高、建築最快這類字眼在我國各地的地標建築中頻頻出現,希望以此展現城市的獨特風格。其實,城市是人們(men) 生活之所,高大上的地標固然美觀,但與(yu) 生活關(guan) 聯並不大。李克強總理多次提出:“推進以人為(wei) 核心的城鎮化。”對城市建築發展提出了人性要求,而十八大中提出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更是對建築未來的指引。人因宅而立,宅因人得存。隨著城鎮化的推進,我國節能環保建築不斷增多,綠色建築漸受關(guan) 注,而諸多地區更是將昔日恢宏雄偉(wei) 的地標規劃改為(wei) 保障性住房建設,這一切都是在告訴我們(men) 城市建築的轉變彰顯著城市發展的最新風向。
習(xi) 近平總書(shu) 記強調:“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築。”一座有特色的建築就是一座豐(feng) 碑。文學大師果戈理也曾說過,“當歌曲和傳(chuan) 說已經緘默的時候,建築還在說話。”城市建築既是物質文化形態,更是精神文化形態。任何一個(ge) 城市,都需要造就出無愧於(yu) 時代和民族的建築文化瑰寶為(wei) 後世所珍惜永存。
本文來源:荊楚網
聲明:以上內(nei) 容來源於(yu) 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係刪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