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進入bv伟德电竞官网 | 移動端 掃碼訪問

行業動態

千億投資加速水務建設 北京打造城市景觀“新名片”

時間:2015-11-24  點擊:2863次  編輯:zzx

    “十二五”時期,北京市委、市政府連續出台了10餘(yu) 個(ge) 加快水務發展的政策文件,同時加大資金投入力度,總投資超過1000億(yi) 元,打造北京城市景觀“新名片”,比“十一五”時期翻一番。


千億(yi) 投資加速水務建設 北京打造城市景觀“新名片”

   “十二五”時期,北京市委、市政府連續出台了10餘(yu) 個(ge) 加快水務發展的政策文件,同時加大資金投入力度,總投資超過1000億(yi) 元,比“十一五”時期翻一番。隨著“十三五”規劃的製定和實施,北京市各項水務建設將更有效地為(wei) 首都經濟社會(hui) 發展提供服務支撐,也將更貼近人民群眾(zhong) 的新期待、新要求。
    水是生命的源泉,是城市發展的希望。麵對水資源嚴(yan) 重短缺、水環境和防汛形勢不容樂(le) 觀的局麵,北京如何確保水源安全、水環境安全、防洪安全?
   “十二五”時期,北京市委、市政府連續出台了10餘(yu) 個(ge) 加快水務發展的政策文件,同時加大資金投入力度,總投資超過1000億(yi) 元,比“十一五”時期翻一番。
    在政策和投資的雙重支撐下,北京市在水源保護、中小河道治理、汙水處理及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等方麵取得重大突破,以有限的水資源保障首都經濟社會(hui) 的快速發展,不斷滿足人民群眾(zhong) 對美麗(li) 北京的新期待。


    保水源:建成285條生態清潔小流域
    創新點:構築“三道防線”,變下遊治理為(wei) 從(cong) 源頭上治理
    進入21世紀以來,由於(yu) 首都經濟社會(hui) 的快速發展和自然降雨條件的變化,加劇了水資源緊缺矛盾。與(yu) 此同時,水汙染問題使得水資源短缺“雪上加霜”。“形勢的變化逼迫我們(men) 必須轉變觀念。”北京市水務局副巡視員張世清表示。
    長期以來,國家對河道治理抓大放小,以大江大河、主幹支流治理為(wei) 主,而對農(nong) 村小水係重視不夠。為(wei) 確保城市水源地安全,北京市在全國率先提出了構築“三道防線”,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的工作思路。
    第一道防線是生態修複,即在遠山、深山及人煙稀少地區,實行全麵封禁,實施生態移民,充分依靠大自然自我修複能力,實現自然保水;第二道防線是生態治理,即在人口相對密集的淺山、丘陵、坡腳等地區,開展水土保持和節水灌溉,發展生態農(nong) 業(ye) 、觀光農(nong) 業(ye) 等,減少麵源汙染,同時在村鎮建設小型汙水處理設施、垃圾處理設施,防治汙染,改善人居環境;第三道防線是生態保護,即以河道、湖庫周邊為(wei) 重點,建設林草生物緩衝(chong) 帶,維係河道及湖庫周邊生態係統,淨化水質,美化環境。按照可持續發展的治水新理念,北京變下遊治理為(wei) 從(cong) 源頭上治理,采取21項措施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。截至2014年底,全市建成生態清潔小流域285條,水質達到飲用水源標準。
    密雲(yun) 水庫是首都人民的大水缸,密雲(yun) 縣水務局局長王如新介紹,按照構築三道防線的理念,密雲(yun) 累計投入資金近6.89億(yi) 元,先後實施了荊子峪、蒼術會(hui) 等小流域治理工程,累計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39條,使密雲(yun) 水庫水質始終保持Ⅱ類標準。地下水也是北京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,為(wei) 加強地下水管理與(yu) 保護,北京市發布了《地下水保護與(yu) 汙染防控行動方案》,通過封填廢棄機井、截汙導汙等措施切斷汙染傳(chuan) 輸途徑。2014年底全市已封填廢棄機井1600餘(yu) 眼,治理非正規垃圾填埋場77處,規範規模化養(yang) 殖場113處。


    防洪澇:完成780公裏中小河道治理
    創新點:踐行“生態治河”理念,變“裁彎取直”為(wei) “回歸自然”
    三年前,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暴雨,給北京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慘痛記憶。
    2012年“7˙21”特大自然災害發生後,北京市啟動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、係統性最強的防洪水利工程建設,對全市1460公裏中小河道進行達標治理,消除安全隱患。
    記者在房山區大件路南側(ce) 看到,昔日水毀嚴(yan) 重的大石河河道如今已經變成了一個(ge) 景色宜人的休閑公園。工作人員告訴,經過治理,大石河河道現在平均寬五六十米,最寬的地方達到數百米,防洪標準從(cong) 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。
    北京市水務局副巡視員楊進懷介紹說,“我們(men) 在中小河道綜合治理中踐行‘生態治河’的理念,興(xing) 修水利不再建筆直的河床、冰冷的護砌,而是還原河流的自然形態,宜彎則彎、宜寬則寬。”截至去年年底,北京已完成780公裏中小河道治理,不僅(jin) 防洪標準從(cong) 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,而且還形成了300餘(yu) 公裏的水走廊和近千公裏的綠化走廊,留下百餘(yu) 座濱水生態公園。到2016年汛期之前,全市1460公裏中小河道治理將全麵完成。
    下凹式立交橋區曾是城區防汛“短板”,北京排水集團副總經理張建新介紹,橋下積水,主要靠泵站將雨水抽走,排水能力一般為(wei) 可及時抽走1至3年一遇的降雨。近年來通過對雨水泵站進行升級改造,可以達到10年一遇的防汛等級,也就是能抵禦每小時67毫米的降雨,這比“7˙21”時的防汛能力提升了約50%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來源:人民日報

聲明:以上內(nei) 容來源於(yu) 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係刪除!